突然决定写篇blog,写标题那一刻卡住了。窗外下着雨,想起读书时候,很好的一个朋友那时候的网名就是“窗外下着雨”,不过现在已经很久没有联系了。 曾经很好的朋友,当生活的轨迹再也没有交集之后,久而久之,也会逐渐变得疏远,恋人之间也是。
昨晚非常闷热,大概3点才睡着,今天早上7点多起床刷牙的时候在想,怎么就没想到开空调,而是一心想着先让自己心静下来,有点荒诞。 吃了一块面包,拿着一盒牛奶,就去医院看牙,结果医院早已经是人满为患,每个人都忧心忡忡,开心的没几个,医院真是个人间苦难观察所。
起因是月初洗牙的时候和医生沟通了一下,我觉得有3个问题要处理,于是计划一个个解决,先看第一个问题
- 有颗牙以前在国外做的根管治疗+牙冠,但是现在十分容易塞牙
- 左下角有颗牙补了很久,想问下医生是否有必要做牙冠或者重新补
- 一颗智齿需要拔
刚开始给我看的是一个实习医生,拍完片简单看了看,便找他导师沟通,结论是之前牙冠没做好,契合度不够导致塞牙, 而重新做牙冠有可能整颗牙会报废,需要重新种牙(费用1W+),建议我将就一下。 我说我还是想做,长期来看,如果放任这样,不仅影响到我的生活(塞牙很难受,随身带着牙线),还很可能导致我另外两颗好牙受到影响,得不偿失。 最后主治医生建议我重新挂修复科的号,改天再来,因为他们只是负责根管治疗。 我当时一脸懵逼,“能不能帮我转一下科室,今天给我看一下,你们知道牙科很难挂号的,而且平时工作也很忙” 。实习医生于是不太情愿的带我来到修复科, 一个女医生检查后,认为风险不可控,但是认可我的担忧和想法。在告知可能存在的几种风险以及对应的治疗方案之后,同意让我重新加号排队。
坐在大厅,叫号机无休无止的在工作“XXX,请到X科室”“XX,请到X科室”,大家就像流水线上待宰的猪一样,一个个忧心忡忡的走进去。 10点多,终于叫到我,顺着走廊去找医生的时候,看到旁边一个男生躺在手术椅上, 胸前双手紧紧捏拿一只粉色的小猪玩,两个医生一左一右同时开工,我感觉有点滑稽又有点同情。
签了一个风险告知书,躺下,我也成了那只待宰的猪。 这一次,牙骨传导而来的强烈的震动感以及刺耳的电钻声,没有让我感觉到紧张,反而是一丝安心。 因为和刚才和这位医生的交流过程中,她耐心的给我分析和讲解,同时也很认可我的想法,告知风险和方案,让我感觉到的是信任。 医患之间的信任是最好的药吧。想到最坏的结果是种牙,便选择相信她,一定可以帮我解决好问题。
整个过程,我甚至一直在感受和体验电钻声和由此而来的震动,所谓“心流”状态,导致半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。 医生告诉我比较顺利,情况是预估的最好的那一种,只需要重新给我取模再做一个牙冠即可。 内心长吁一口气,看来躺在椅子上之前的默默祈祷还是有点用的。 医生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,让一个星期之后再来安装牙冠。 交钱的时候,看了下总账单4000+,自费3500+,不知道是庆幸还是…
回顾起我的看牙之路,小时候没有保护牙齿的概念, 父母也不重视(后来我知道小朋友是可以给牙齿涂氟来保护牙齿的),我又喜欢吃糖,上大学之前就有很多颗坏牙。 奈何我们县城的牙医水平太差,耽误了治疗,印象深刻是给我补牙之后也不做咬合测试,导致上下牙齿打架。导致最后我的小虫牙变成大虫牙。 大学工作才开始认真对待牙齿。从14年买了电动牙刷坚持用到现在, 到后面再慢慢逐渐开始使用牙线,冲牙器,漱口水,定期洗牙,每餐之后都会漱口。牙齿才没有再继续恶化。 庆幸的是,目前付出的代价是2颗牙根管治疗+3次牙冠(今天+1次),1颗补牙
总结起来的惨痛的经验就是:
- 定期半年/一年洗牙,检查牙齿状况
- 发现蛀牙的时候一定要补牙,去三甲大医院,目前好像300~500一颗,这是成本最低最低的阶段
- 其次就是根管治疗+牙冠,成本其次,4~5K左右
- 如果2和3都不做,拖到需要拔牙种牙,成本1W+
- 电动牙刷+牙线+冲牙器+饭后漱口+洗牙,是我这么多年再也没有坏牙的原因吧
走出医院那一刻,感觉一派轻松,仿佛是杀猪刀架到我的脖子上又把我放走了一样。又看了一眼账单,还是要继续小心呵护我的牙齿了,时间+金钱成本太高。